产经新闻/ midwifery news
来源:中国能源报
近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最新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这份由60多个国家的234名科学家联手做出的气候报告,首次以“红色警告”来评估气候危机,称地球环境短短几百年内已经被人类大幅改变,考虑到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即将于11月召开,这无疑是一次公开警示,以号召更强有力、大范围、持续的减排活动。
排放导致变暖不可逆转
该报告以“毫不含糊、史无前例、不可逆转”来形容当前的气候危机。ipcc指出,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变暖,即使温度只上升1.5摄氏度,一些史无前例的极端事件也会越来越频繁地发生,而迄今经历的气候变暖已经使许多地球得以生存的支撑体系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间范围内都是不可逆转的。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强调:“我们既没有可以再延误的时间,也没有再找借口的空间了。”他补充称,cop26即将召开,希望ipcc的研究成果,可以让与会各方在本届气候大会上拿出更为积极的气候行动方案。
事实上,摆脱化石燃料的必要转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快速、深远和前所未有的变革”。美国cnbc新闻网评论称,联合国的这份报告是最新的现代气候科学黄金标准总结。《华尔街日报》则表示,这个最新、最大的一次警告分量极重,为cop26制定了更为详尽的行动纲领。
“每避免1摄氏度或0.1摄氏度的升温,都能降低发生极端事件的风险,只有意识到这一点,人类才可能不再把脑袋埋进沙子里。”奥地利魏格纳气候与全球变化中心科学家、ipcc报告作者之一douglas maraun坦言。
控温目标变得遥不可及
ipcc指出,1970年以来的50年中,全球地表温度的上升速度超过了过去2000年中的任何相同时间段,2011至2020年的地表温度比1850至1900年间高出1.09摄氏度,过去5年是1850年有记录以来地球最热的5年,与1901至1971年间相比,最近的海平面上升速度几乎增加了两倍,如果全球能够在2020年代大幅减少排放,并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仍有希望完成控制升温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也就是说,从现在看,全球如果再不“立即、快速和大规模地”减少排放,将升温控制在1.5-2摄氏度的目标将变得遥不可及。
根据ipcc做出的“极低排放情景”下的全球变暖情况,到2040年,地球将升温1.5摄氏度,到2060年将升温1.6摄氏度;到2050 年,海平面将比1900年上升约0.35米,到2100年将上升约5米。而在“高排放情景”下,全球碳排放量将增加3倍,到2040年升温1.9摄氏度,到2060年升温3摄氏度,到2100年升温5.7摄氏度。同时,到2100年,海平面将比1900年上升约100米。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上述哪种情景,到2050年,每年9月北极地区都将至少出现一次冰雪全部融化的现象。
根据行业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的预测,如果要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到2050年,需要有近44%来自电气化和效率提升的减排、33%来自原料变更和燃料转换的减排、23%来自碳捕捉和封存等除碳技术的减排。
减碳降温早已刻不容缓
对于这个“红色警告”,全球多国已经有所意识,减碳降温刻不容缓。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几年8月初刚刚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其中就做出类似警告,称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
无独有偶,欧洲经济委员会也于近期发布了减排方面的报告,强调如果全球不希望碳中和目标落空,就要将核能纳入其中。核能在过去50年避免了约74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近两年全球能源相关排放的总和,其应该被视为更广泛投资组合的一部分,同时配合部署其他可持续低碳或零碳技术,以实现全球能源系统和能源密集型产业的脱碳。
“我们不要悲观宿命论,实际上人类并非死路一条,而是必须即刻马上行动起来。”英国牛津大学物理学家、ipcc报告作者之一的friederike otto表示。
然而,也有部分国家对于减排仍然持抵触情绪。比如澳大利亚,针对ipcc的严厉警告,该国总理莫里森却公开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澳大利亚已经做得“足够多”了。据德国之声报道,莫里森对气候问题不以为然的态度在澳国内引起强烈抗议,8月10日一群抗议者聚集在首都堪培拉的莫里森官邸外,并试图在墙壁上喷洒“气候关怀责任”的字样。
据了解,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煤炭出口国、大型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国,同时也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二大的经合组织国家,该国此前宣布争取“尽快”实现温室气体中和,最理想目标是 2050 年前,但迄今仍未做出任何进一步承诺,如具有约束力的日期、碳交易机制等。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