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新闻/ midwifery news
据了解,这将是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业务的“中国首单”,意味着上海港将成为继荷兰鹿特丹港、新加坡港后,全球第三个拥有lng加注服务能力的港口。
此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清洁替代政策,完善充换电、加氢、加气(lng)站点布局及服务设施,降低交通运输领域清洁能源用能成本。
业内人士表示,“双碳”目标下,我国内贸和外贸船舶lng加注市场潜力巨大,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需找准方向、科学谋划,把握lng动力船和lng船舶加注产业发展机遇。
产业发展“外热内冷”
能源咨询和认证机构dnv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全球新增40份lng动力船舶订单,已订购和运营中的lng动力船舶总数近700艘,而去年全球订购总数仅为240艘。
标普普氏能源资讯报告指出,lng将在未来10年内主导航运业的绿色转型,lng消费占航运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从2021年的4.6%上升至2030年的10.7%。届时,lng动力船舶数量可能超过4000艘。
lng动力船数量陡增带动加注需求不断上升。但与国际市场一片火热的景象不同,国内lng动力船和加注业务还处于起步爬坡阶段,船舶数量远低于预期,加注站建设审批手续繁冗、建设进度缓慢。
2017年,交通运输部印发《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西江航运干线液化天然气加注码头布局方案(2017—2025年)》,规划到2025年前,在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西江航运干线基本建成lng加注码头体系。据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统计,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的lng船舶加注站仅有18座,在运营的加注站数量更是仅有个位数。
针对lng船加注站运营数量较少的现状,交通运输部要求长江干线重庆下游5省2市,2021年底前各建成1座加注站。
2021年6月,广东省正式发布《广东省提升内河航运能力和推动内河航运绿色发展总体分工方案》,提出2021年底前投运6座lng船加注站,长江干线和西江航运干线初步形成lng船加注网络。同时,大力推进lng动力船舶新建和改造,率先出资建造50艘lng单燃料散货船,并将在两年内改造300艘现有船舶。此外,江苏、安徽、湖北等省均已启动船舶用能清洁化研究。
多重因素制约发展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彭传圣表示,船东使用lng动力船的积极性不高是这一产业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
“lng动力船新建或改造投资较大,船的发动机功率不同,改造费用也不同,沿海大型船舶改造费用尤其高。”彭传圣说,“国家对lng动力船没有补贴政策,导致船东新建或改造lng动力船意愿不高。”
中国石油学会会员朱闻达撰文指出,目前大型船舶的lng发动机经过多年应用,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大型船舶在同等航程的情况下,使用lng的成本比使用燃油更低。“但对于沿海或内河小型船舶来说,使用lng的燃料成本略高于燃油。与此同时,目前lng发动机不能覆盖内河船舶所需功率段,国内厂商lng发动机生产技术尚不成熟、经验较少,船用lng发动机技术有待提高。”
lng资深从业人员盛苏建表示,船用lng产业发展初期,政府多以部门规章进行规范、管理,尚无明确监管主体、程序和处罚依据的法律出台。目前,在安全监管、资质审批、行政处罚等方面,无法可依的局面困扰着船用lng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政策支持尤为重要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船用lng产业发展与当地能源、技术、经济基础,以及市场需求有很大关系。但船用lng产业目前尚处于起步爬坡阶段,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是这一产业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盛苏建指出,政策支持对于lng动力船舶行业发展十分重要且必要。“应研究出台lng动力船舶改建财政补贴、融资支持、减税等配套政策,通过减免过闸费、降低港口使用费等降低lng船舶运营成本。”
“在引进、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建议尽快颁布适配国内条件的船用lng加注站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指导船用lng应用领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让行业发展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盛苏建补充说。
朱闻达则建议,国内大型能源企业联合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相关机构,建立油气价格绑定机制,编制船用lng燃料价格指数,确保lng燃料较传统船用燃油具有一定价格优势,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lng资源价格预期,提高船东使用lng积极性,促进lng船舶加注产业可持续发展。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