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新闻/ midwifery news
整理: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展媒中心
【政策篇】
三部门部署加力振作工业经济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21日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从多措并举夯实工业经济回稳基础、分业施策强化重点产业稳定发展、分区施策促进各地区工业经济协同发展、分企施策持续提升企业活力等方面提出了17项具体举措,巩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趋势。
通知明确了下一步提振工业经济的“四方面坚持”,即坚持聚焦重点、加力提效,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又突出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精准加力;坚持因地制宜、分业施策,对不同类型地区、行业和企业分类提出目标要求;坚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坚持底线思维、安全发展,切实保障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安全供应,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
两部门:加快制定修订一批重点领域节能标准
据国家发改委消息,为持续推进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支撑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国家发展改革委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2年11月23日至2022年12月22日。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快制定修订一批重点领域节能标准。组织实施“十四五”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
【市场篇】
三门核电4号机组常规岛正式开工
11月19日,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控股的三门核电4号机组常规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fcd)里程碑节点顺利实现,标志着三门核电4号机组常规岛正式开工。
据了解,本次开工的常规岛由华东电力设计院负责设计,三门核电联合哈电集团、中核苏阀、保定天威保变等20余家国有企业,80余家民营企业进行设备供货,将进一步加大国产化设备设计和制造应用的力度。
我国浅水水下油气生产系统自主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11月18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在渤海锦州31-1气田成功投产,这是我国浅水海域油气开发模式的又一创新,可撬动渤海油田数亿吨难动用储量,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增添了新的技术装备。
水下生产系统由井口、采油树及控制系统等构成,是油气开采的关键装备,通常用于深水海域。长期以来,全球仅有少数几家欧美公司掌握水下采油设施的设计制造技术,2021年中国海油成功攻克该项装备。在浅水海域,全球海上油气开发基本都采用固定式导管架平台模式,将采油装备建在平台上,方便操作调节。但渤海海域航运、渔业发达,为了减少对海域的占用,中国海油在全球首创将水下生产系统用于浅海开发,实现了开发模式的新突破。
四川盆地新探明超千亿立方米页岩气田
位于四川盆地的綦江页岩气田勘探开发获得重大突破,首期探明地质储量1459.68亿立方米,这一储量通过自然资源部专家组审定,标志着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綦江页岩气田位于重庆市綦江区和贵州省习水县内,是我国盆缘复杂构造区发现的首个中深层—深层页岩气大气田。通常而言,埋深超过3500米的页岩气,被定义为深层页岩气,綦江页岩气田的页岩层埋深从1900米跨度到4500米,主体部分埋深大于3500米。深层页岩气上覆地层复杂,存在着页岩埋深大、地应力多变等多项世界级难题。
中国石化首个兆瓦级“绿电制绿氢”示范项目中交
11月23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首个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在中原油田顺利中交,至此,该项目由施工阶段进入开车准备阶段。项目投产后,将日产高纯度绿氢1.12吨,预计年消耗可再生电力电量252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4000余吨,有效助力我国氢能产业发展。
据介绍,该项目运用质子膜电解水制氢工艺,全过程没有任何污染物排放。电解水制氢是目前最主要的制取绿氢的方法,与目前主流的碱性电解制氢技术相比,质子膜电解水制氢工艺的“适应能力”更强,对电的波动与否没有过多要求,制氢系统可以随时关停,这也便于就地消纳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波动性较强的可再生“绿电”。
大连石化搬迁改造项目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大连石化搬迁项目将分两期在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一期新建1000万吨/年炼油和120万吨/年乙烯项目,力争2024年建成投产。随后启动二期搬迁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最终在西中岛将实现2000万吨炼油和240万吨乙烯产能。
项目规划用地位于大连西中岛,目前用地已处于净地状态。场平及配套基础设施也基本完成。长兴岛-西中岛大桥作为大石化西中岛项目往返生活区的主要陆路通道,是项目基础配套工程的重要一环。随着搬迁项目启动,大桥等基建配套也即将进入建设阶段。
【国际篇】
欧盟未就天然气限价机制达成一致
欧盟能源部长24日举行特别会议,未能就此前提议的天然气限价机制达成一致,将于12月中上旬再次召开会议讨论。
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工业和贸易部长西克拉当天在会议结束后表示,欧盟能源部长对于天然气价格上限水平存在非常不同的看法,将于12月中上旬再次召开特别会议,努力就天然气限价措施达成一致。西克拉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当天的特别会议上,欧盟能源部长就联合采购天然气、加速可再生能源部署等措施达成一致。
1.5℃气温目标需各国加强气候行动
英国《自然·气候变化》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在2030年前提出更有雄心的国家气候行动承诺对于将本世纪的气温变化控制在1.5℃以下至关重要。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于本月6日至18日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举行。而截至2021年11月底的cop26,151个国家曾提出了比2015年《巴黎协定》更有雄心的目标,旨在到2030年完成进一步减排。根据《巴黎协定》,各国应定期回顾并更新国家气候战略。虽然国际社会认同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减排目标,但目前仍不清楚提高目标对2030年及以后的特定地区或领域的影响。
【会员篇】
沈鼓研发全球最大三代核电屏蔽主泵顺利发运
2022年11月22日,由沈鼓集团与哈电集团联合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屏蔽主泵在沈鼓集团顺利发运,这标志着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最大的三代核电技术屏蔽主泵正式开始交付用户,这对中国的核电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
非能动三代核电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核能发电技术,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核主泵是反应堆内唯一转动的设备,是核电站的核心设备,被形象地称为反应堆的“心脏”,其安全等级、质量保证等级、抗震等级均为最高级。沈鼓集团从2009年开始预研三代核电技术屏蔽主泵,2011年确定参数,2012年签订产品合同,2013年获得重大专项立项批准。经过十余年的攻坚克难,终于成功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最大的三代核电技术屏蔽主泵,并于2021年7月31日通过了行业鉴定,该机组从结构尺寸、重量、功率等方面均为世界屏蔽泵之最,其性能参数和效率均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技术水平,为新中国再添一款大国重器。
西南院总承包鞍钢中集项目开工
11月16日,由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下称“西南院”)总承包的鞍钢中集(营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鞍钢中集”)焦炉煤气制lng联产氢气项目开工仪式在营口市鲅鱼圈区隆重举行。
该项目采用西南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焦炉煤气甲烷化技术和富氢尾气纯化制氢技术,还配套了多项西南院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焦炉气净化、深冷液化、催化剂、吸附剂、程控阀等专有、专利技术和产品,装置能耗低、原料消耗低、产品产量高,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满足客户需求,并保证了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
莱斯为中海油“海基一号”提供双相钢、蒙乃尔合金等特材安全阀
10月3日,由海油工程承建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投入使用,莱斯为其关键系统提供压力安全保护。莱斯为该项目提供了满足ccs或dnv认证的526系列、237系列和先导式安全阀,其中也包括双相钢、蒙乃尔合金等特材安全阀,并进行了c5m等级防腐喷涂处理,用于保护水处理、原油管道及相关容器的压力安全。
“海基一号”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是我国在超大型海洋油气平台导管架设计建造技术上取得的新突破。今年2月28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海基一号”在广东珠海顺利完工,10月3日,“海基一号”投产,标志着我国成功解锁深水超大型导管架平台油气开发新模式。
沈鼓集团助力东北地区最大枢纽压气站压缩机组项目正式投产
11月18日,随着4台17兆瓦压缩机组正式投入运行,由国家管网集团建设的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沈阳联络压气站日增输能力提升至1亿立方米左右,成为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气枢纽压气站。
本次投产的4台压缩机由沈阳鼓风机集团设计制造,相比进口设备综合成本降低约30%;在机组控制方面,采用国内自主创新技术,具备远程一键启停机和全面一键启停站功能,将大量的人工现场操作转变为多种工况、多种模式下既定程序的自动判断和控制,实现了机组单次启动工作效率从“10人1小时”到“1人1分钟”的巨大转变,不仅进一步验证了国产化核心设备和自主创新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为今后全面推广相关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