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新闻/ midwifery news
“中央一号”文发布!2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68653万吨),比上年增加368万吨,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意见》提出确保今年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此外,《意见》还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表示,农业数字化持续推进将给很多相关产业带来机遇。一是社会化服务业。二是模型算法行业。
《意见》延续了往年特色
财联社注意到,不同于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共分八个部分的结构,本次《意见》共有九个部分,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文件提出,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表示,今年的《意见》总体上还是重点强调了全民推进乡村振兴,也是往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延续,并且突出了农业农村重要的地位。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部署上面,提出了很多详细的举措,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等。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吴天龙对财联社表示,总体来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坚持强农惠农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折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比如,在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方面,提出了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提到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
机构:“一号文件”将继续为种业和粮食种植板块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数据显示,2022年,东北地区积极扩种大豆,推行大豆玉米合理轮作,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面积增加较多。全国豆类播种面积1.78亿亩,比上年增加2635.8万亩,增长17.4%。其中,大豆播种面积1.54亿亩,比上年增加2742.5万亩,增长21.7%。全国薯类播种面积1.08亿亩,比上年减少222.1万亩,下降2.0%。
吴天龙还表示,《意见》提到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际上这项任务在去年的1号文件中就提出来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理论上能提高生物的总体产量,实现大豆玉米协同高产,助力粮油生产提质增效。去年这项工作成效不错,在今年《意见》里也有所加强。”
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作出了工作部署,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针,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指明方向。
胡冰川表示,从农业角度来看,《意见》强调了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在粮食安全发展方面可以走政府公共财政的资源倾斜和投入,另外一方面还是要充分发挥农业的科技潜力,强调内涵式增长的发展道路。
中信证券认为,“一号文件”将继续为种业和粮食种植板块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并提升生物育种产业化落地的政策确定性。相关标的也将直接受益于后续政策的落实。种业和生物育种方面,建议重点关注生物育种产业化机会,把握政策红利窗口期。粮食种植方面,建议关注优质粮食种植企业的业绩景气度延续和种植面积空间的打开。
胡冰川表示,从去年12月底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至今,实际上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关于农业的利好消息已经得到充分释放,包括育种、农机、农业智能装备等相关概念股,此次《意见》是把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作了具体的细化和表述,但总体的方向时一致的。农业行业投资还是要关注长期,比如在种业板块,一方面是靠政策利好,但一方面也需要企业自身的科技进步。
数字农业建设给多个产业带来机遇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财联社注意到,此次《意见》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事实上,国家有关部门一直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2022年初,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日趋完善。9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数字化建设指南》的通知,力争用3到5年,示范区数字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大数据应用场景丰富拓展,建成一批智慧农业先行样板。
去年底,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联合启动了《数字乡村建设指南》修订工作,并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
同时,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近日签署共建数字乡村引领区合作备忘录,支持浙江建设数字乡村引领区。
受各方政策消息影响,供销社、数字乡村等板块概念股收获一波行情,也受到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财联社注意到,目前多地农业数字化领域积极探索。例如,苏州市《关于“十四五”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的行动方案》提出,打造10个数字化创新引领的智慧园区、20个智能化水平先进的智慧农场。黑龙江省共青农场引入遥感系统、叶龄诊断系统等10余个智慧农业平台,可以实时监测耕地温度、湿度和作物生长情况,实现全天候精细管理。河南安阳市运用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开展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建成广润坡农业物联网智慧平台和5个工作站,完成了270多个物联网基层数据采集示范点建设。
吴天龙对财联社表示,农业数字化持续推进将给很多相关产业带来机遇。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普通农户家庭经营面积有限,进行智慧化改造的单位成本相对较高,而且智慧农业的发展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这将给社会化服务创造条件。二是模型算法行业。智慧农业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数字探头传感 大屏幕展示,还包括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通过模型对生产进行模拟、预测和管理。此外还有芯片行业、通信技术、消费电子等领域。三是新产业新业态。数字化的精准赋能可以消除信息鸿沟、实现数字红利,对农业生产的精准化、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产销对接的协调畅通、农产品加工的靶向化都有很好的助力作用。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